一口气喝光3瓶水 一街之隔26天没回家 承担隔离点外采任务的“姐妹花” 真美!
当前正处于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,广元各级医疗机构、全体医务人员精诚团结,全力推进全市疫苗接种和核酸采集工作。今天,看广元新闻记者走进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,了解到这里承担的是确诊病例治疗以及全市隔离点外采任务。而外采,究竟是什么?近一点,让我们再近一点……
20多天的时间里,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护士梁锈芬、范玲玲负责广元市城区所有隔离点核酸外采工作。
早晨6:50起床,简单洗漱和早餐后,7:30从宾馆赶往医院。快速作好准备,全副武装穿好隔离服,8点准时出发,奔波于市城区各隔离点。完成当天外采任务,回到宾馆,一般已是晚上9点,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。20日,看广元新闻记者特意跟随她们的脚步,探寻外采工作的“细枝末节”。
梁锈芬、范玲玲坐上外采救护车,从医院出发前往各隔离点
忙碌时刻 核酸外采默契十足
在东坝某隔离点,梁锈芬将头一天的核酸检测报告交给现场工作人员,范玲玲则挎着采样标本转运箱,从专用通道进去准备采样。一人按电梯,一人推着车,20多天的搭档配合下,她们早已默契十足。
在隔离点采集标本
按照各隔离点前一天晚上提供的采样名册,她们逐一敲门进行核酸采样。“乖乖,今天是双采,一份标本是医院的,另外一份交给疾控中心。如果明天标本莫问题,你们就解除隔离了哈!”一人敲门做准备,一人简单沟通后就迅速采集标本。近些天,碰到岁数差不多的,她们喊“乖乖”,年龄稍小的,她们称呼“宝贝儿”。刚开始,有些隔离对象比较抵触,但是10多天相处下来,原本的陌生人也终于熟了,大家都积极配合着她们的工作。
对样本外部进行消毒
一个隔离点结束,她们来不及停留,马上奔向下一个隔离点。坐上外采救护车,看广元新闻记者发现,即使隔着面屏,她们脸上的小汗珠也清晰可见。“现在轻松多了,隔离对象越来越少,天气也越来越凉快了。”梁锈芬说,她们想趁着上午凉快尽量多采些,把标本送回医院后,她们还要忙着整理报告。
外采救护车上的“姐妹花”
“享受”时刻 一口气喝光3瓶水
中午12:30,上午外采任务结束。回到医院后,梁锈芬打开一瓶矿泉水,很快就喝了个底朝天。梁锈芬说,这是她一天最享受的时刻,其实受热以后很想喝冰冻的,但又怕有些伤胃。一瓶接着一瓶,直到喝了3瓶水,她才停下了手。
“饱了,不想吃饭了!”梁锈芬说,穿上防护服和隔离衣,一直不能上厕所。每天采样前,只能忍着不喝水,或者尽量少喝水,有时口干,只能不停咽口水。
早上起床太早没味口,还是要勉强吃点面包、饼干类的干粮。晚上有时太累,也没有食欲,但要吃点稀饭,或喝点牛奶,不然第二天跑不动。一般不能按点吃饭,大多数情况下每天只吃两顿。最艰辛的那几天,梁锈芬整整瘦了5斤。
心酸时刻 一街之隔却不能回家
“每天去上西隔离点,我心里特别难受。26天没回家,我有点想家了。”前往上西采样途中,26岁的范玲玲,突然指着街边的一栋电梯公寓说,她家就住在13楼。隔离点和她家仅一街之隔,每次路过家门口她却并不能回家。
认真消杀毫不懈怠
晚上回到宾馆,如果是9点前,她都会和4岁的儿子通话或视频聊天。听到儿子叫声“妈妈”,范玲玲就忘记了疲惫,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。
范玲玲老公是眼科医生,对她工作非常支持,每天晚上忙完后,俩人都要聊天交流。每天外采,手机消毒酒精喷得多,手机有时会突然黑屏。聊天的手机,是范玲玲老公趁着七夕节特意买了送到医院的。这份爱的礼物,既是默默的爱意,也是对她莫大的鼓励。
幸福时刻 老公开专车送蛋糕
8月3日,梁锈芬接到任务从东区神经内科抽调去外采。两天后搬进宾馆,她才告诉老公。当天,老公开车送换洗衣服,车就停在宾馆对面,梁锈芬却示意直接挂在树上。由于疫情防控需要,处于闭环管理的梁锈芬,不能与老公近距离接触,他们只有隔空喊话。看到老公开车走后,梁锈芬才从树上取下袋子,再回到宾馆。
防护服下依旧活力满满
梁锈芬的脖子上挂着条珍珠项链,这是抽调外采前,老公送给她的28岁生日礼物。她告诉记者,她老公很支持她的工作,这也是她坚持不懈的最大动力。她特别喜欢吃榴莲味蛋糕,虽然宾馆楼下就有家糕点店铺,但受疫情管控,她们不能外出。最近几天,她老公专门两次开车给她送榴莲味蛋糕来,并鼓励她做好防护,争取尽快回家团聚。
看广元新闻记者 汪国义
编辑:张静 校对:李舒婷
审核:李凌